华声在线1月15日讯(湖南日报·华声在线记者 戴鹏)“输入企业名称,立即跳出数据分析。如果两条曲线高度持平,说明企业产污、治污设备运行正常。”1月15日,株洲市“电力大数据+环境监管”改革成果汇报会上,工作人员演示该平台4.0版本。据悉,这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技术方案。株洲是工业大市,现有市场主体31.3万户,其中部分企业生产过程对大气、水体环境影响较大,监管也较难。该市环保部门过去主要靠巡查抽查“海底捞针”,以及群众举报“猫捉老鼠”。日常巡查,每名执法队员负责监管的企业多达2386家。
人管不过来,数据来管行不行?2017年10月,株洲在全省率先建设“互联网+”技术监控污染物治理设施项目,并持续迭代升级。目前,该市推出了“电力大数据+环境监管”平台4.0版本,叠加省市电力数据、环保设施监控、生态环境移动执法和督办等多数据平台技术方案。
株洲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张旭介绍,4.0版本通过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智能监控设备,对企业环保设施用电量进行24小时监控,一旦企业环保设备用电特征与生产设备用电特征不匹配,平台便会自动报警。电力数据“云端查”,治污设备“线上盯”,环境执法“及时管”。株洲“电力大数据+环境监管”平台4.0版本运行后,生态环境部门依靠大数据这只“天眼”,对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了如指掌。目前,株洲已在317家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了337套智能监控设备,基本实现重点污染企业智能监控全覆盖。2020年,株洲市处置的环境违法企业只有2017年的29%,群众投诉只有2016年的50%。